扫码支付从雏形到遍地开花再到沉淀,其发展至今裂变的商业价值,你是否知道?
在今天的2020微信公开课PRO现场,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微信·码上经济课题组正式发布《码上经济影响力报告》,首次全面揭示了微信基于二维码带来的码上经济模式及其社会影响力。
报告指出,以小程序、公众号、微信支付等工具为核心的微信开放生态,通过二维码实现产业价值链到价值网升级。依据码上经济的概念,微信生态带来的码上经济规模目前已达8.1万亿元。
支付码的诞生可以说是科技催生普惠型经济的典型代表。在扫码时代,以条形码和二维码为代表的的码上经济已经下沉至中国各个角落,只要有烟火的地方,便能产生商业模式,形成各种大大小小的商品经济。
河南郑州有一对年轻小夫妻,他们老家都在与郑州相邻的新密市。一年前这对夫妻为了去郑州打拼,打算停掉新密的超市生意,但小超市平时的流水又让他们舍不得将其关掉。
看着这对夫妻的焦虑,父母决定帮他忙继续经营这个超市,一来也是给自己找个事情做,二来可以再为子女挣点钱。父母一接手,发现顾客都习惯用手机扫码支付,但放置的微信二维码又是孩子的,他们担心有些钱没有到账。
儿子知道父母的担忧之后,咨询其他做生意的朋友,得知微信上有一个店铺功能,能添加其他成员,这样他每收到一笔钱,被添加的人也会知道。于是儿子在微信店铺中把父母与自己绑定在一起,问题解决后,父母反而觉得扫码支付还不用找零钱,生意越来越好做。
微信支付连接的不只是平原地区,还有遥远的山区。在我国西南有一个三股水风景区,这个景区位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宏文村东北面半山腰上,常年会有不少游客在往返大理古城与丽江古城之时前去游玩。在三股水山脚下,宏文村村民在贩卖当地产生的苹果、梨等水果,当然在摊位上你还能看到绿色的微信支付码。
有一位年迈的老奶奶儿子媳妇都外出打工,她在家照顾孙子孙女。忙完农活后,她就会背着自己地里种的水果和一些坚果到山脚下去卖,这样能为孙子孙女挣一点零花钱。她知道游客大多用手机付钱,于是让儿子给她做一个二维码牌子。当游客从山上下来去她的水果摊买完水果扫二维码付钱时,老奶奶的脸上总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前几天,“二维码之父首谈中国使用超日本”、“二维码之父回应收专利费”这两条新闻登上了微博热搜。
当原昌宏发明出二维码之时,他完全没有预料到其以后在未来社会的广泛应用。并且,他还表示,“这种技术其实随便找个网络工具就能实现,所以这么简单的东西,我就不收专利费了”。如果当时他知道二维码将在中国使用次数日均数亿次,他还能如此淡定地说出这句话吗?
实际上,二维码支付在中国发展仅有数年,但已改变国人支付习惯。随着中国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二维码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发展。
在数字经济时代,
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挤占了线下小店的市场份额,然而,二维码收款的普遍使用,使得小微商家的发展出现大逆转。
对用户来说,有了二维码极大的提高了效率,只要掏出手机扫码就好,不用出门带钱包和零钱。对商家来说,避免***钞、记账方便。
二维码的出现,对于广大商家来说是一个好消息,线下的小微经营者借由二维码实现了数字化经营,从而获得营销、贷款、理财、保险、赊账进货、经营分析等多维金融科技服务。这些都是移动支付时代,带来的明显优势。
移动支付只是二维码应用的一个领域,如今二维码不仅应用到传统自助设备、智能柜、社区门禁和通道闸机等传统场景,还拓展到停车场、公共交通、教育医疗、智能制造和公共服务等更加丰富的场景之中。
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二维码技术在全球贸易便利化、产业价值链重塑和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中国社交网站上曾有一个热门话题,“如何看待摆摊卖煎饼果子月入数万,高于高材生平均的月收入?”
全国近1亿小微与个人商户虽然分散、体量小,但在重要性上可视为经济的“毛细血管”。得益于二维码的快速推广,使中国千千万万的小微商户率先享受到了移动支付带来的红利。
从2011年微信上线以来,二维码已经成为中国街头巷尾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微信的发展也一直伴随着二维码的不断革新。
作为二维码推广的践行者,在二维码的普及过程中,微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形成了独有的码上经济体系。
码上经济是以二维码为连接载体催生出来的一种新业态的集合,触发建立人、物、组织的数字化普惠型泛在连接。
通过微信公众号,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人与企业间的连接,公众号成为组织信息传播和产品营销的沃土;借助微信小程序,造就了一批新的创业者,成为了传统行业连接互联网的新纽带,2019年基于小程序的交易额达到8000亿元。
微信支付则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模式、商业模式,微信支付利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赋能传统消费商业,打破经营增长瓶颈的办法。
2013年8月5日,微信支付正式上线,成为移动支付繁荣的一大里程碑。第一阶段的冷启动时期尤为煎熬,如何将微信自身独具的社交属性与支付相结合成为一大难点。
2014年9月,微信支持面对面扫码收付款;2016年9月,微信买单功能上线,实现商家收款码下载功能。
2018年腾讯全年财报显示,
微信支付日均交易量超10亿次,服务中小商户数量超过5000万家。
微信依托小程序、公众号、微信支付,三者之间紧密连接,逐步构建“码上经济”生态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覆盖了11.51亿微信用户,以及众多的二维码生态服务商。
在本次公开课上,微信团队公布现在分付用户超过一亿,每个用户平均使用3.8次,超过80%的押金用户不再需要缴纳押金,为用户节省了近千亿押金。同时,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员的吴静也在演讲中提到,码上经济催生基于商品共享的商品服务价值化,以支付分为信用保障体系,充分挖掘商品的价值潜能。
在整个微信生态中,微信、小程序、微信支付和支付分相辅相成构建了码上经济的运营框架。只不过相比其他模块,支付分更年轻一些。支付分是基于微信支付大数据,对用户身份特质、支付行为、守约历史的综合计算分值,旨在为用户提供信任、便捷的生活方式。
用户可在已接入微信支付分的商户所提供的服务中,申请开通微信支付分,满足分数门槛后将可以获得相应的服务权益。目前微信支付分已经覆盖了30多个行业,微信支付团队通过推出“微信先享卡”,把微信支付分扩展到更广阔的支付场景。
「支付百科」根据多位行业从业者的猜测,微信支付分在渗透线下支付场景过程中,一方面能提升用户消费支付频次,防守线下支付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借助沉淀信用数据,发力信用支付产品,以及其他金融业务。
信用支付产品的开发意味着,能使商品价值最大化呈现,助力码上经济的用户侧和商户侧获取更多增益价值。商户能借助微信支付分及信用支付产品提高销售量,让客户更轻易、便捷地完成支付;而用户能从支付分中获取更多权益,在码上经济模式中遇到更多生活的小**。
微信让连接变得简单,对于产业来说,实现的是价值共享。中国之所以能形成世界上仅有的规模化码上经济,正是在于产业链在科技加持下已经从传统的链条式传递变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传递。也正是源于此,普惠的真正含义在码上经济中得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