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年费的硬核科普文。
在我的认知中,绝大多数的***用户,对年费都应该处于未脱敏的状态。
所谓”未脱敏“,有两个涵义,第一指的是他们在选择办理***时,一定会把是否有年费作为申请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甚至毫不客气的说,对于小白群体而言,决定申请哪张卡的重要因素里,一定摆脱不了”颜值“一词。
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当你对一件事物知之甚少时,第一印象也往往在相当大程度上确定了你的好恶取舍。这也是为什么艺人联名卡即使被很多老用户贬称为”娘炮卡“,即使被公开抵制,浦发、招行也要坚持发行的原因。
流量,能带来无法忽视的用户群,尤其是年轻的用户群。而现在的社会,源源不断的流量,就意味着源源不断的利益。这与如今不少做微信公众号只是为了抓住热点涨粉,然后转手变现,是一个道理。
与老司机、DLB截然相反的是,这类年轻用户群往往更容易因为一知半解而被忽悠的去做一些缴纳智商税的事,比如表面上<10%实际却>15%甚至20% 的分期。
第二指的是小额年费可以,大额年费不行。这类人群往往代表的是那种对***有一知半解,但往往停留在以薅羊毛为主要目的的羊毛党。即使交出的小额年费里,他们的第一反应也是“回血姿势”。
***有无年费,往往和卡种有很密切的关系,而卡种的选择,也往往是考量用户***认知水平的核心标准。
那年费与卡的好坏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有年费的不一定是好卡,免年费的不一定是废卡,但真正的好卡一定是有年费的。
如果更进一步说,真正的神卡是有条件免年费的好卡。
这方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靠一己之力盘活了浦发***业务,并奠定长达数年之久神卡地位的AE白和超白。
照常理说,高达¥3600、¥10000的年费,绝对可以吓退绝大多数人,但偏偏浦发有个首张高端卡免首年年费、次年积分兑换的政策,又偏偏浦发常年有着5倍积分的活动,更别提当年减速黑的加持了。一连串的组合拳,硬生生的将AE白和超白推上了王座。
如果是刚性年费,这二者也不过是“好卡”而已,更不会有浦发所谓的批一张亏一张的传言。
浦发所谓的批一张亏一张,实际上也反映了年费条件可免之后凸显的另一个问题,即银行发行***的收益与成本。
刚性高端卡和顶级卡的年费源出何处?除了高额度之外,更因为附带的众多权益,比如积分兑换里程、接送机、CIP、机场贵宾厅、高尔夫等,其中任何一项都需要银行花费真金白银来购买。
而高端卡和顶级卡的年费,其实是对银行购买成本的一种反馈。当然,这种成本是多向的,也是存在成本差的。
以航空里程为例,建行航司联名卡的兑换比例是较为中庸的12:1,既不像中信10:1那么低,又不像招行、工行18:1那么夸张。也就是说,你真实消费了12w,会得到1w里程作为补偿,而建行所要做的,就是以低于500左右的向航司购买1w里程,价格越低,银行收益越高。这就是所谓的成本差。
在消费过程中,商家、银行、收单机构包括用户,都要付出相应的成本,但成本之间各本相同,这就是所谓的多向成本。
最后要说的,是***年费存在的意义。
银行的年费政策看起来往往自相矛盾,普卡、金卡说起来有百八十块的年费,但往往消费十几次甚至几次就可以免除,更别提中信这种动辄可以申请终免,以及浦发这种发终免白金卡跟发大**似的猴性作为。高端卡、顶级卡中部分是刚性年费,部分又是条件可免,还时不时冒出来莫名其妙的碧油鸡,出现了终免 0额度2072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那么,年费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答案有二:成本和风控。
成本前面已经说过,动辄数千上万的刚性年费可以让银行在购买权益的同时收回一部分成本,至于那些眼花缭乱的高端权益,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的充分利用呢?这种权益利用的不充分,同样又可以让银行收回部分成本。
风控是年费存在的第二个意义。我曾不止一次的说过,***本质上就是成本可以无限趋近于0甚至负成本的信用贷。既然是贷款,就肯定有坏账的风险。既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贷款,就总需要一些特殊手段。而无论是利用特殊手段的“放贷过程”,还是利用免息期的“放贷后”,都是存在着风险的。而高额刚性年费,就等于是你向银行事先缴纳的保证金。
类似的保证金有多种形式,比如分期手续费、刷卡手续费等。
在这样的前提下,认知越清楚、越深刻的持卡人,往往越偏爱年费卡,特别是有起步额度,权益又很实用的年费卡。
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认为:
刚性年费≈撸卡许可证。
也正是因为上述认知,才出现了对***使用方式上的多种划分,甚至还出现了所谓的“鄙视链”。
玩额度的看不上玩权益的,玩权益的看不上玩羊毛的,会玩的看不上什么都不会玩的。
但这种划分有意义吗?
每个人的情况都各不相同,你所认为的“高端玩法“、”回血姿势“,对另一个人来说或许根本是毫无用处的。
无用,便是无意义。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孜孜不倦的追求极限无损,有的人却只愿意老老实实的交手续费,更有的人主动要求分期,生怕银行赚不到钱。
这些流派、鄙视链的背后,反映的是玩卡思路的差异。
有的人视银行为待宰羔羊,薅羊毛尤不过瘾,恨不得把整个羊圈都拆掉;有的人视银行为合作伙伴,心心念念的是如何实现成本转移,彼此双赢。
而对于视额度等若性命的人来说,银行的“合法伤害权”恐怕是另一更加核心的因素。作为发行方,银行有权力在任何时候对你的***进行降额停封,只要有正当的风控理由。
银行缺正当理由吗?
退一步说,有没有理由、理由正不正当甚至都无所谓。
所以,按时缴纳年费甚至其他费用,似乎也就成了自己免于被合法伤害的手段。其潜台词是:
“老大,今年保护费我已经按时交了,您就别盯着我了呗?”